說起東西的數數方法,大家都自然地在使用,但這是其實是很深奧的。有“個、枚、日”這些一般的量詞,到只有一個名詞會使用的量詞為止。

「一枚、一個、一頭…」
這些跟在數字后面的“助數詞”
日語中好像竟然存在500種助數詞。但是現在實際使用的好像只有100種左右。
一個、二個、三個。
一玉、二玉、三玉。
一粒、二粒、三粒。
隨著詞匯、生活方式的改變,數數方法也會改變。
例如“簞笥(柜子)”,原本上是「一竿、二竿」這樣數的。
「竿」是什么呢?這個好像是從柜子的語源來的。柜子的詞匯來源好像是用擔子(たんす)=棒(竿)擔著的東西得來的。江戶時代是平民之間柜子得到普及的年代,從江戶城里的火災出逃時或者搬家時,是兩個人用桿子挑著搬運柜子的。
即使形態改變了,數數方法也會改變:
活著的在游泳的金槍魚 → 一匹(いっぴき)
被捕獲冷凍的金槍魚 → 一本(いっぽん)
切成三片的半條金槍魚 → 一丁(いっちょう)
半條被切開的金槍魚 → 一節(ひとふし)
變成一塊兒的金槍魚 → 一塊(ひところ)
切開的金槍魚 → 一冊(ひとさく)
打包的金槍魚 → 一パック(いちぱっく)
被切分成刺身的金槍魚 → 一切れ(ひときれ)

根據量的不同,數數方法也會變化。一杯日本酒根據情況會變化:
一盃 → 跟別人交替喝酒時可以數成“杯”
一獻 → 在宴席上主人招待客人輪流敬酒時可以數成“獻”
日本酒:
一合(いちごう) → 180ml
一升(いっしょう) → 1800ml
一斗(いっと) → 18L
一石(いっこく) → 180L
連云彩也會有詩意的變化。根據形狀:一片、一點、一流れ、一叢(ひとむら)、一抹、一座、一道…雷是一閃或者一本。
神靈是“柱”
原本神社的正殿,神體就是大自然本身。作為山國的日本,森林是神靈存在的地方。即使現在也有鎮守著神社的森林,被謹慎的管理保護著。樹木是有生命的,有靈魂寄宿著。神道教有格外珍惜樹木的宗教文化。正是有這樣珍惜森林的宗教文化的土壤,人們相信由有神靈寄宿的特別高大的樹木做成的大黑柱是有神靈的,因此把神靈數成“柱”也并沒有覺得不可思議。
蝴蝶的單位竟然是“頭”。為什么按“頭”來數蝴蝶呢,有很多種說法,其中比如:
根據《數數方法詞典》,數牛這類家畜的時候,英語用“head”
↓
動物園也開始使用
↓
動物園里養的所有動物都開始用“head”
↓
在這之間,昆蟲學者們在論文中也用“head”數蝴蝶的個體
↓
日語直接翻譯(誤譯)的固定了下來
根據情況數數方法也會變化。
照片一般數成“枚”,但是回憶的照片的話,回憶越強烈,用“葉(よう)”數的話就更符合。
“葉”是在樹葉小的時候用的,變成“枚”那么大的時候就不能用了。而且“葉”有這樣的意思:像樹葉那么小可以放在手心里,拿在手里。例如,爺爺奶奶看孫子的照片時。對于爺爺奶奶,無論什么時候都想把孫子的照片放在手里看時,比起說一枚照片,變成了一葉照片。對于看照片的人而言,這張照片給予了很多的思念。而且,在像是懷念故鄉的時涌出的感情時,也用“葉”。

提前知道的話,就不會因為無知而丟臉的量詞單位也很多。比如:
お茶 → 服
ようかん → 棹
寶石 → 石・顆
絵畫 → 一點、一幅
盆栽 → 鉢
箸 → 膳
遺骨 → 體